在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》发布 4 周年之际,2 月 20 日,第一届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广州召开,会上颁发了首批 2.0 版人才优粤卡,粤港澳大湾区(广东)人才馆正式揭牌。
4 年来,大湾区推出系列人才政策,越来越多的港澳青年选择筑梦大湾区。目前,港澳居民中有 20 多万人在粤工作、超 3000 名专业人士取得内地执业资格、超 1500 人次报考大湾区事业单位、超 30 万人次在粤参加养老、失业、工伤保险。
顺畅流动 往返便利
【资料图】
2 月 20 日是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新政试点实施的首日,符合条件的六类内地人才从此实现港澳和内地城市往返 " 说走就走 "。
" 新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!"20 日下午 4 点,东莞市高层次人才吕键拿到东莞第一张 " 往来港澳人才签注 "。吕键毕业于清华大学,2013 年在东莞创立一家科技公司。" 以往商务签注每次在港澳停留不超过 7 天,现在有了人才签注每次可以停留 30 天,为科研访学、业务沟通提供了便利。" 吕键说。
" 获得人才优粤卡能给予我们一种鼓励和认同感。" 珠海横琴澳叶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倪静云说。2021 年,倪静云的公司在横琴注册成立,是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内第 51 家澳资企业。从逐步扩大湾区职称评价和职业资格认可,到大湾区 9 个内地城市开展港澳律师执业试点,再到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新政……一项项人才政策持续推动大湾区 " 软联通 ",促进人才在湾区内顺畅流动。
" 打造更加开放、更加融通、更有活力、更优服务的‘人才湾区’,让粤港澳大湾区真正成为海内外精英就业生活的首选地、干事创业的大舞台。"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杨红山表示,广东扎实推进湾区 " 就业通 "" 社保通 "" 人才通 "" 治理通 " 工程,正不断拓展港澳居民就业创业新空间。杨红山认为,应推动更多专业领域试点跨境执业、放宽执业门槛,完善扩大技能职业资格 " 一试多证 "、直接采认等机制,强化社保服务跨境协作,打造大湾区高层次人才高地。
就业安家 服务到位
" 家安定了,人就扎下根了。" 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创办了茵塞普科技 ( 深圳 ) 有限公司的香港青年余广滔,如今带着一家 7 口人来定居。他说,当地政府部门的扶持政策和配套服务帮助自己开拓市场,也解决了孩子就学问题,让自己可以无后顾之忧地施展本领。
近年来,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各城市出台了多项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支持政策,并竞相出台人才激励计划,如广州的 " 红棉计划 "、深圳的 " 孔雀计划 "、东莞的 " 蓝火计划 " 等,通过配套人才绿卡、落户奖励、安家补助、项目奖励等措施,向港澳青年发布在粤就业创业 " 政策包 "。
日前,广州市大湾区职场导师库成立大会在南沙举行。会上,首个大湾区职场导师工作站揭牌,并公布首批 36 名 " 大湾区职场导师 " 名单。" 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,都需要融入当地,和职场前辈沟通交流。"22 岁的李嘉明是从香港来广州的创业青年,他认为职场导师能提升在内地就业创业的成功率。
大湾区内地 9 市实现 " 港人港税 "" 澳人澳税 " 政策,也增加了就业吸引力。在广州南沙区,该税收优惠政策不仅针对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,还覆盖全体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。南沙区委书记卢一先表示," 对在南沙区就业执业的港澳青年,按其每月应纳税工资薪金的 20% 给予薪金补贴,每月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 5000 元 "。
目前,广东正积极打造 " 一港一园一卡一站一库 " 人才服务体系,全面提升人才服务水平。其中," 一港 " 就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(广东)人才港,自开港以来,人才港已服务各类人才 1.2 万人次,举办 30 余场项目路演、对接活动,推动 12 项技术成果落地;" 一园 " 是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留学生创业园,建成广州、深圳 2 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、全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1.47 万家;" 一库 " 就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人才数据库,提高人才供需匹配效率。
精彩舞台 创业圆梦
" 我自己能在这里安居乐业的话,相信其他港澳青年也有这个机会。" 东莞滨海湾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创办人黄宏波说。2005 年,他从香港来到东莞创业,2014 年把家安在了虎门镇,2020 年创办专门服务于港澳青年的创业平台。目前,广东已基本建成以粤港澳大湾区(广东)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龙头的 "1+12+N" 体系,粤港共建 18 家青年创新创业基地,粤澳共建 5 家青年创新创业基地,累计孵化港澳项目近 4000 个、吸纳港澳居民就业近 5500 人。
作为粤港、粤澳联合共建的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,粤港澳大湾区(广东)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引入港澳服务团队,量身定制港澳特色服务,利用 " 港澳社群 " 的力量辐射带动更多青年来大湾区创新创业。" 截至目前,基地共引入 211 个项目,其中港澳项目 190 家。" 粤港澳大湾区(广东)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运营负责人陈山介绍,引入项目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新材料等多种前沿科学行业领域,入驻团队转企业考核合格率达 100%。
截至目前,大湾区已集聚独角兽企业 62 家,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。" 深圳—香港—广州 " 科技集群连续 3 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,世界级 " 人才湾区 " 起步成势。近年来,广东 " 众创杯 " 以赛助创、以赛引外、以赛聚才,为港澳青年开拓了更多新机遇。据统计,广东连续举办了七届 " 众创杯 " 创业创新大赛,累计吸引超 12 万个项目报名,参赛人数超过 75 万人次,为优秀创业项目提供资助 8892 万元,获奖项目累计获得风险投资和银行授信等超过 100 亿元。" 大赛提供的平台更好地帮助了港澳青年成为湾区逐梦人,在粤港澳大湾区实现创业梦,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更高效地助力港澳科技成果落地转化。" 澳门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院长蔡占川说。 (经济日报记者 郑 杨)
(责任编辑:王炬鹏)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全球健康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豫ICP备20009784号-11 联系邮箱:85 18 07 48 3@qq.com